我国设施园艺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设施农业大国,但与世界设施农业强国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设施农业的本质优势在于其环境的可控性和调控促生功能,通过人为创造植物和食用菌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光、水、气和营养条件,以达到周年连续生产和按照人类需求促进或延迟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目的。但是,我国设施农业工厂化水平与现代化装备水平仍十分落后,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湿度、CO2浓度)按需调控远未实现,在极端天气,如低温、雪灾、连阴天及雾霾等频发条件下,因设施农业环境逆境抵御能力弱造成的生产危害常常是致命的,减产绝产损失难以估算。过去30年,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盲目扩大规模,单纯提高设施栽培面积实现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产品供给数量,增加农民就业,但耕地等农业资源占用量大,生态环境扰动大,生产及产业效益低等问题十分突出。
当前,随着我国耕地资源紧缺程度的加大,设施农业与露地粮食生产争地的问题日益严重,迫切寻找解决途径。当前,随着我国耕地资源紧缺程度的加大,设施农业与露地粮食生产争地的问题日益严重,迫切寻找解决途径。基于农业生产的因子综合作用律,传统农业的作物产量常受一些无法调控的不利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环境控制水平也是决定设施农业资源利用率,削减从业人员劳动强度的关键一环。过去30年,由于在环境控制系统装备投入方面一直处于空白零投入状态,缺乏设施农业工厂化和现代化的理念与软硬件研发,导致我国的设施农业基本处于“环控低投入一资源高投入一低产出一低效益”的恶性运行循环状态,其特征在于耕地、水肥、人力、农药等资源粗放投人,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环境控制技术与装备投入的极度缺乏的直接后果是低产出与低效益。
实际上,环境因素也是一种资源,通过提高环境因素的利用水平,带动耕地、水肥、人力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现代农业的技术核心。依据荷兰等设施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的设施农业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阶段,迫切需要提高设施环境控制水平,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使之走向“环控适投入一资源适投入一高产出一高效益”的良性运行循环的发展轨迹。现代设施农业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实施高水平的设施环境控制提高设施农业单产水平,显著增加耕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效益,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因此,在我国耕地资源紧缺的国情下,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单产是我国设施农业乃至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选之路。